青海省柴達木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為州屬國有企業,地處海西州府德令哈市,始創建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后為國家政權穩定和西部開發建設的需要組建而成。其中莫河、香日德兩個駱駝場,是為解放西藏、修筑青藏公路、運輸物資而組建,于1979年由省畜牧廳移交海西州管理,為國有企業性質。而德農農牧有限公司等5個農場的前身是勞改農場,隸屬司法系統,于1998年由省司法廳監獄管理局移交海西州政府管理。2004年農墾改革過程中,德令哈、尕海農場整體轉制為民營企業;查查香卡、懷頭他拉、巴音河農場依法破產后,重組為民營企業。
2017年海西州委、州政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和《青海省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實施方案》(青發[2016]21號)及《海西州關于推進農墾企業改革實施方案》(西政辦[2017]101號)精神,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牧場公司化改革為主線,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資本運營公司,整合七家農牧場資源資本,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2017年3月21日經海西州政府批準成立青海省柴達木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集團下屬3個全資子公司(青海省柴達木農墾莫河駱駝場有限公司、香日德駱駝場有限公司、農牧品牌運營有限公司),5個混合控股子公司(青海柴墾德令哈農場有限公司、查查香卡農場有限公司、巴音河農場有限公司、懷頭他拉農場有限公司、尕海農場有限公司)。八家子公司均于2020年2月底完成注冊登記并根據《黨章》《公司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通過法定程序選舉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及黨的基層組織。
2019年經海西州委批準組建完成集團公司黨委,黨委所屬各子公司黨組織獨立法人單位8家,黨委下屬黨總支部1個,支部委員會8個,黨支部2個,現有黨員130人(含預備黨員14名)。
現有員工481人(在職員工314人,男員工368人,女員工113人)。
土地總面積154.6萬畝,其中:耕地13.01萬畝、園地0.09萬畝、林地30.27萬畝、草地52.14萬畝,其他農用地0.59萬畝、建設用地1.06萬畝、未利用地57.44萬畝。
集團七家農牧場公司現有農機具120臺(套),動力為2400千瓦。
集團各農(牧)場依托土地(耕地、草原)資源、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在發展特色產業、生態循環經濟產業方面具有絕對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場產業初具規模。德令哈農場、查查香卡農場的春小麥、青稞、小油菜、藜麥種植和良種繁育初具規模;尕海、巴音河農場的特色養殖和設施農業效益顯著;懷頭他拉農場和尕海農場的枸杞種植已成規模;莫河駱駝場的“柴達木肉!、“茶卡羊”,都蘭駱駝場和莫河駱駝場的“柴達木駱駝”等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優勢明顯。莫河駱駝場依托三大歷史貢獻(和平解放西藏、青藏、青新公里修筑、柴達木盆地地質勘探)、三大典型時代精神(民族團結精神、“兩路精神”、“ 柴達木精神”)打造紅色和駱駝文化。德令哈農場利用農墾文化遺址,與德令哈市政府合力打造“農墾文化”風情小鎮進行墾地合作,展示農耕文化、農墾精神,以成為德令哈市旅游業的一道亮麗風景。柴達木農墾已經形成以農業、畜牧業、鹽業、旅游業多業并舉、多種經營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青海柴達木農墾莫河駱駝場有限公司。
1.歷史沿革。前身是1953年西北軍政委員會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1954年西藏運輸總隊撤銷,成立了國營青海省駱駝場,下設香日德第一駝隊、大柴旦第二駝隊和茶卡第三駝隊。1970年省畜牧廳將駱駝場移交海西州管理,1979年歸屬海西州農牧局管理。2017年成立青海柴達木農墾莫河駱駝場有限公司。
2.土地資源。轄區土地總面積47.35萬畝,其中耕地0.48萬畝、林地1.43萬畝、草地35.27萬畝、建設用地0.22萬畝、未利用地9.88萬畝、其他用地0.07萬畝。擁有鹽湖礦區面積2.0351平方公里,具備年開采50萬噸的能力。
3.員工情況,F有員工156名(男員工120名,女員工36名)。
4.主導產業。莫河駝場公司第一產業以柴達木肉牛、柴達木雙峰駝、柴達木絨山羊(茶卡羊)特色養殖業為主,第二產業以原鹽生產和肉產品加工為主,第三產業依托三大歷史貢獻(西藏和平解放、青藏、青新公路修筑、柴達木盆地地質勘探)、三大典型時代精神(民族團結精神、“兩路精神”、“柴達木精神”)打造紅色主題駱駝文化旅游休閑。2018入選青海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名單,2019入選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及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2020年列入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場創建。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1238萬元、工業總產值520萬元,營業收入3104.52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4.12萬元。
(二)青海柴達木農墾香日德駱駝場有限公司。
1.歷史沿革。1955成立都蘭縣駱駝場,由香日德(第一駝隊)劃歸都蘭縣農牧局管理, 2017年成立青海柴達木農墾香日德駝場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83.07萬畝,其中耕地0.09萬畝、林地26.85萬畝、草地10.95萬畝、建設用地0.02萬畝、未利用地45.16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17名(男員工16名,女員工1名)。
4.主導產業。以畜牧業(雙峰駱駝養殖)為主,是海西地區最大的駱駝養殖基地,也是柴達木雙峰駝最佳養殖基地。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190萬元,營業收入194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4.54萬元。
(三)青海柴墾德令哈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1.歷史沿革。德令哈農場成立于1954年3月,1988年1月由省司法廳監獄管理局移交海西州人民政府屬地管理。2004年12月海西州實施省委、省政府“興海西之利,濟海東之貧”扶貧開發戰略,以扶貧開發與深化農墾企業改革相結合為原則,在國有土地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改制,成立海西州德農農牧有限公司(民營公司)。2020年2月成立青海柴墾德令哈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積5.95萬畝,其中耕地3.78萬畝、林地0.51萬畝、草地0.82萬畝、建設用地0.39萬畝、未利用地0.22萬畝、園地0.09萬畝、其他0.14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108名(男員工90名,女員工18名)。
4.主導產業。一產以打造優質春小麥、藜麥、火焰蔘等特色農作物種植為主,第三產業利用農墾文化遺跡,與德令哈市政府進行墾地合作,合力打造農墾風情小鎮,突出高原綠洲農墾特色、展示農耕文化、農墾精神,現已初見規模,成為德令哈市旅游產業新亮點。2019年實施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場創建和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試點。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5400萬元,營業收入452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2.1萬元。
(四)青海柴墾查查香卡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1.歷史沿革。查查香卡農場成立于1958年3月,1988年1月由省司法廳監獄管理局移交海西州人民政府屬地管理。2004年12月注冊成立海西州眾旺農牧有限公司(民營公司),2020年2月成立青海柴墾查查香卡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6.67萬畝,其中耕地0.86萬畝、林地0.11萬畝、草地4.41萬畝、建設用地0.1萬畝、未利用地1.15萬畝、其他0.04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51名(男員工39名、女員工12名)。
4.主導產業。農業生產以有機青稞、有機油菜、有機枸杞種植為主,是柴達木綠洲農業區主要的青稞、油菜種植基地。2018年實施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場創建和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試點。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3268萬元,營業收入573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2.5萬元。
(五)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1.歷史沿革。巴音河農場成立于1992年12月,2004年12月注冊成立海西州晨興農牧有限公司(民營公司),2020年2月成立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4.54萬畝,其中耕地2.36萬畝、林地1.12萬畝、草地0.34萬畝、建設用地0.08萬畝、未利用地0.54萬畝、其他0.1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43名(男職工29名,女職工14名)。
4.主導產業。種植業以設施果蔬、青稞和油菜生產為主。果蔬產品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和青海省無公害產地認證,對豐富德令哈“菜籃子”市場,平抑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畜牧業以肉牛、肉羊養殖為主。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2483萬元,營業收入457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3.14萬元。
(六)青海柴墾懷頭他拉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1.歷史沿革。懷頭他拉農場成立于1958年11月,2004年12月注冊成立海西州綠源農林草有限公司(民營公司),2020年2月成立青海柴墾懷頭他拉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4.11萬畝,其中耕地2.47萬畝、林地1.16萬畝、草地0.12萬畝、建設用地0.06萬畝、未利用地0.22萬畝、其他0.08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38名(男員工30名,女員工8名)。
4.主導產業。以枸杞生產為主,面積達2.4萬畝,已建成枸杞初加工生產線一條。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5650萬元,營業收入337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2.2萬元。
(七)青海柴墾尕海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1.歷史沿革。尕海農場成立于1964年6月,2004年12月注冊成立海西州拓鑫農牧有限公司(民營公司),2020年2月成立青海柴墾尕海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司)。
2.土地資源,F有土地總面2.92萬畝,其中耕地0.48萬畝、林地1.58萬畝、草地0.23萬畝、建設用地0.19萬畝、未利用地0.28萬畝、其他0.16萬畝。
3.員工情況,F有員工39名(男員工28名、女員工11名)。
4.主導產業。農牧業以糧油、蔬菜種植和生豬養殖為主。
5.經濟效益。2019年農牧業總產值1013萬元,營業收入309萬元,員工平均年收入3.14萬元。
(八)青海柴墾農牧品牌運營有限公司。
為推進柴達木農牧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減少品牌同質化無序競爭,建立柴達木統一品牌體系,打造全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區域公共品牌,塑造區域公共品牌高端形象,推動產業化規范化升級,實現品牌增效,根據海西州人民政府《關于創建海西州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體系專題會議紀要》(海西州人民政府第50次專題會議)和國資委《關于組建青海柴達木農墾農牧品牌運營公司的實施方案》要求,成立柴達木農墾農牧品牌運營公司,于2019年11月注冊登記,F有員工5名(男員工4名,女員工1名)。
|